冯嘉怡彻底放飞了自我。
原本一心想着凭借“兵鱼符”一统岭南的何有光,本是一个充满野心、心机深沉的权谋人物,然而当他出场时,却给人一种意外的蠢萌形象,光着脚啃甘蔗的样子简直让人哭笑不得。
不仅如此,冯嘉怡在剧中的表现越发放开,完全不拘一格。斗鸡死了,他一方面为其设灵堂哭丧,转眼间又将其炖成美味的佳肴;与马归云(由岳云鹏饰演)拼酒,拼得天昏地暗,最后竟跑到房顶上上演一场“大唐版加勒比海盗”。原本严谨的权谋老臣,瞬间变成了一个疯狂搞笑、疯批刺史。
展开剩余82%不得不说,《长安的荔枝》中的冯嘉怡演得真是过瘾,观众也为此捧腹大笑。与此同时,网上关于冯嘉怡“身家超过50亿”、“带资进组”、“演戏不过是富商玩票”等言论再次被热议。尽管冯嘉怡多次公开否认这些传言,但似乎没人愿意相信他。
如果回顾冯嘉怡的过去,就会发现他并非在“玩票”,而是付出了半生的努力,始终未曾放弃自己当演员的梦想。
冯嘉怡小时候,家附近有一间经常放映电影的礼堂,每次放完电影,他都会拉上几个小伙伴,模仿电影中的人物。从那个时候起,冯嘉怡就立下志向,要当一名演员,要拍电影。
在五年级时,他偷偷瞒着父母,报考了少年宫的表演培训班。虽然顺利通过了前两轮考试,但在最后一轮测试前,他被父亲发现,最终以一顿重击结束了他的梦想。冯嘉怡的父亲是退役军人,对儿子的教育严格无比,不容许他在与文化课无关的事情上浪费时间。
然而,冯嘉怡对演艺的热情并没有因此消失。上世纪80年代,国内掀起了一股出国潮,14岁的冯嘉怡背上行囊,远赴澳大利亚求学。大学毕业后,尽管所学专业与表演毫无关系,他依然执着地想要成为一名演员。
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。虽然他有机会出演几个小角色,却始终赚不到多少钱,若没有父母的接济,生活甚至连基本温饱都难以保障。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冯嘉怡在餐馆里刷盘子,一度从早上忙到半夜,虽然拿到了节假日的三倍工资,但他依然舍不得花钱打车,常常步行二十多公里回到自己的出租屋。冯嘉怡曾说:“走到家时,天已经亮了。躺在床上,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。”
为了生计,冯嘉怡不得不转行经商。1996年,他回国发展,幸运地接到一个角色,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,这部作品最终未能上映,成为一场空欢喜。没有实打实的作品和知名度,冯嘉怡在国内影视圈依旧无人问津。迫于生计,他只得回到老本行,投资了一家酒店。没有角色可演,他便开始琢磨菜谱,每天埋头研究烹饪技巧。
直到有一次,朋友们聚会时,由于冯嘉怡口才出众、话题丰富,他给滕华涛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2006年,滕华涛获得了《蜗居》的剧本,其中有一个奸商角色“陈寺福”,滕华涛立即想到了冯嘉怡。然而,这个角色虽然是配角,却在剧情中占有重要地位,不能仅凭外貌就决定演员人选。滕华涛于是拿出了另一个剧本《双面胶》,其中有个黑心医生“谭一刀”,虽然只有三场戏,但他决定让冯嘉怡先试试这个角色。
冯嘉怡接到剧组的邀请时,激动得整夜难眠,甚至拿着剧本深夜琢磨角色,随后在家里对着镜头反复练习,查看自己的演技并改进。当他首次来到拍摄现场时,海清惊讶地问滕华涛:“这演员哪找的?没演过戏竟然能演得这么好?”冯嘉怡完美演绎了黑心医生谭一刀,滕华涛也因此放心地将“陈寺福”这个重要角色交给了他。
2009年,《蜗居》播出后立刻成为现象级剧集,冯嘉怡因此一炮而红,也因此成为滕华涛的常驻男配角。从此,40岁的冯嘉怡终于实现了他心中埋藏了三十多年的演员梦。
随着“裘毕正”、“李隆基”、“苏见仁”等经典角色深入人心,冯嘉怡的“富商背景”和“带资进组”的传闻也愈发严重。最初这些传闻仅限于剧组内部,后来逐渐传播到媒体上,从一开始的千万富翁到身家上亿,最终变成了“富二代”的标签。
面对这些谣言,冯嘉怡只能无奈地笑笑。2019年,他曾在采访中澄清道:“演员之外,我是商人,但我并没有身家过亿。要是我真有50亿,干嘛不自己投资拍电影当主角?”可惜,没人相信他。
2024年,冯嘉怡再次发文澄清:“我不是大老板,也没有身家过亿。我从未投资过任何影视作品。”然而,依然没有人愿意听信他的解释。
冯嘉怡也只能感慨,他屡次强调:“我只是一个普通演员,没戏的时候就研究菜谱,拍戏的时候就认真演戏。”冯嘉怡的演员之路并不平坦,直到40岁才算正式步入演艺圈。
当梦想无法填饱肚子时,冯嘉怡选择放下执着,脚踏实地地寻找生存之道,这才是最实际的选择。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人生嘛,找饭吃比等饭吃要强。”
然而,正是这一路的波折和磨砺,才铸就了冯嘉怡如今的“左手月亮,右手六便士”的赢家人生。
发布于:山东省高忆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